在北京市順義區參觀“空中造樓機”工程試驗場,令人震撼的是足有5層高的龐大金屬架構頂在4層混凝土現澆結構的住宅上空。經了解,這就是能建造高層住宅的“空中造樓機”?!翱罩性鞓菣C”能將全部的建造工藝安排在金屬架構內完成,也就是將建造工廠從地面、從預制工廠搬到現場的空中,讓工地更加安全、文明。
“空中造樓機”是全現澆結構項目。整體模板整層現場吊裝拆模,泵送混凝土自流式灌注,具有強度高、表面光滑平整等特點。經過簡單處理即可進入裝修工序,整層施工工期(含內裝)只要7天,體現出工業化施工工藝的突出優點。這也是建筑行業在提升質量、加快工期、節約成本、減少垃圾量、綠色減排等方面的目標、是幾十年來提倡住宅產業化的目標。
但是,近期以提倡預制全裝配整體住宅的工業化建造模式(簡稱PC),被提到了“壓倒一切建造工藝”的位置,似乎“只有PC才是惟一可行的工業化的道路,現澆工藝是落后工藝、是要被取締的”,這完全是個誤解。
● 現澆工藝造樓好處多
我國的住宅產業化發展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1968~1978年,中國建筑業掀起了一場全國范圍的建筑工業化運動,提出了“三化一改”的方針,即“設計標準化、構配件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墻體改革”的產業化行動。用裝配式大板、大模板現澆、框架輕板、大型砌塊4種體系替代磚混結構的傳統方式建造住宅。中國的建筑工業化從此進入了“啟動”發展的黃金時期。工業化是當時住宅建筑行業的整體發展方向。
進入21世紀,我國的建設規模和建造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建造工藝與世界水平不相上下,尤其是現澆混凝土模板制造技術、工廠混凝土攪拌技術、泵送混凝土技術等都達到了極高水準,工業化建造方法已經成熟,能夠適應現代住宅的建設需要。尤其是在當代商品住宅多樣化、功能需求多元化的時代要求靈活多變、快速施工,而綠色減排的現澆工藝能較好地滿足這種需要。
相反,過度強調全裝配PC工藝的使用已經脫離了時代需求。PC需要規模超大的后勤預制工廠、大型運輸車輛和吊裝設備,并占用較大的施工場地,實際上并不適應現代建筑業的發展和越來越緊張的施工條件以及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的狀況。雖然PC工藝可較好地滿足保障房及公租房建設要求,但若以此為由大規模發展并不可取。
● 住宅產業化發展的關鍵節點
回顧住宅產業化歷史發展不難看出,導致我國住宅產業化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有三個:
一是對住宅產業化的概念認識不清。很多人把工業化等同于產業化,以為實現了PC就實現了產業化。住宅產業化是一種與生產方式相關的產業鏈,強調的是生產全過程;是包括規劃設計、部品設備、物流供應、施工工藝、交付管理、維修保養全過程的產業化過程,是建設全行業生產水平的提高。日本的產業化過程為我國樹立了明確的榜樣。
工業化是一個施工工藝。工業化方法是多樣化和多技術發展的,只要是機械化、集成化、標準化、裝配化的生產工藝都可稱為工業化。所以,除裝配建筑PC工藝以外,現澆模板工藝、鋼結構工藝、砌塊工藝、木結構工藝等均為工業化施工法。近年來發展的內裝工業化的集成工藝、模塊工藝、定制裝配工藝也屬于這一范疇。
二是工作推進的重點不明。多年來,我國的住宅建設只側重于實現結構體系的進步,而忽視了內裝部品與精裝修交付,粗制濫造與毛坯房大量存在,不重視居住性能和功能、不注重居住健康與舒適性,跑冒滴漏等現象成為常態甚至逐步演變為社會問題。
當前建筑材料豐富多樣,住宅產業化更多應體現在內裝部品的產業化上。國際上通行的“SI體系”主張支撐體和內裝體互為模數協調,用標準化的原則要求支撐體提供的模數空間為內裝部品的后序安裝工藝提供全集成裝配的可能。因此,從內裝集成化入手,并以此推進行業產業化生產體系研究和開發建設更具重要意義。
三是主管部品標準化部門缺位。影響我國住宅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是產業鏈問題,其建設離不開規格化、標準化建設,急需行業整合。政府牽頭是關鍵環節,當前我國部品種類繁多、規格不一,急需得到理順,走向規格化、系列化和目錄化發展,但至今尚無相應舉措和行動綱領。
當前,我國房地產業正進入轉型和調整的關鍵時期。希望藉助“空中造樓機”之推廣糾正單一PC工藝偏向,真正推動我國住宅產業現代化事業的健康發展,推動建筑部品生產鏈的形成。
(作者系住房城鄉建設部住宅建設及住宅產業現代化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專家組長、北京梁開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建人)